我的網誌清單

2013年6月12日 星期三

獨立思考問問題-3: 你在過「觀眾席人生」嗎 ?

「觀眾席人生」是我觀察多年現代人生活的方式與態度後,才創造出來的名詞。我一直放在心中很多年了,而且我在寫前面好幾篇文章時都經常有想起,但我還是沒有在文章中提起。

其實,我一直懷疑

是不是因為大部分人就是抱著這種「觀眾席人生」的心態,才會造成大部分人都沒有獨立思考的原因之一。


什麼叫「觀眾席人生」?


想想看

當你是一個觀眾時,你花錢買票進入戲劇廳(或任何一種形式的表演空間),然後就「被動的」讓劇團安排的表演方式,呈現在你面前。不管劇中的故事是在講愛情故事,冒險故事或其他,一個好的戲劇表演就是讓觀眾進入到表演者設定的故事情境中。
簡單的說,當你是觀眾時,你只要花一些錢與花一點時間就可以立刻進入到故事情境中了。

但如果你是演員時,你就要「主動的」花很多時間去練習與排演,以確保在舞台上時,可以有完美的演出。而在這準備與練習的過程中,很多時候是很孤單與痛苦的。
如果用人的一生來比喻,當一個人的人生經歷是「值得」被將來的人編成故事而表演給其他人看時,在這個故事內容中(尤其是冒險故事時),主角是常經歷很多苦難或考驗,甚至會受傷或死亡的。


所以,我所說的「觀眾席人生」,就是一種習慣成自然的心態與人生觀,一種想要体驗與感受各種不同被設定好的虛幻情境,但不想在真實生活中去冒險,也不想經歷長時間練習的痛苦,只想要享受中間的短暫過程就好了。

我不得不問問現代人,真的一直過這樣虛幻與「享受型」的人生,就是最好的嗎?
當你自己年紀大時,或你在某天得到癌症而不久人世時,你會不會後悔你所走過的一生?


回想一下人類歷史,遠古時候的人是活在打獵的生活模式。男人負責外出打獵,女人負責在住處附近採果子與照顧小孩。絕大部份精彩的冒險故事,都是由打獵回來的人在晚上營火前,分享給其他族人聽的。此時的觀眾是無法「看」到故事現場的情節,只能從說故事的人所描述的故事內容中,再用自己的想像力去補充其他的細節。

然後,在人類發明舞台表演型態後,表演者就有一些簡單的服裝、道具與佈景。然後讓故事的內容有更生動的呈現,讓觀眾更能「看」到故事的情境。

時間拉到現代人的生活
許多國家已有許多電視節目,播放著各種不同的戲劇或電影。各種視覺與聽覺的剌激都更接近真實情境。如果讀者有去過迪士尼樂園(Disneyland)或是環球影城( Universal Studio),裡面的3D或4D的表演,更可以讓大腦接受到接近真實的体驗。雖然過程都很夢幻,而且人的理性知道它是假的,但因為各種聲、光與觸覺的剌激可以讓大腦感受到接近真實的体驗。所以,即使理智上知道不會有任何的冒險與受傷的機會,大腦所接受到的訊息也會讓人感覺很驚險與剌激。對於這樣的現象與結果,商人知道,連消費者自己也都深愛這種感受。

人類有愛聽故事的天性。在以前,一個好的故事會影響很多人的重要人生決定與生命軌跡。例如馬可波羅遊歷東方的故事,就讓後來許多歐洲人對東方產生響往,也影響後來哥倫布的航海探險。

但現代人的生活太方便,也太安逸了。使得很多人失去了冒險之心,失去了追求自我實現的動力,也就失去了体會人生中充實的幸福感與成就感。取而代之的是去追求快速又包裝華麗的快樂與驚喜,但這種快樂是短暫又空虛的,一旦回到個人暫時獨處時,就無法面對內心孤單的自己,就會立刻想去打開電視或上網去看看社群網站的新鮮事,也就是需要一再的去追求新鮮與剌激來保持那份自我存在的感受。

但是

想想看

你是誰?
你有活出你的特色嗎?
你有讓這個世界變得有一點不一樣嗎?
你在這世界上,有創造出什麼東西會讓人感謝你的嗎?
你的生命軌跡,難道就是一直跟著大家去追求同樣流行的事物嗎?



現代人的生活,幾乎離不開電視的影響。很多人從嬰兒時期就常看電視,但太小就常看電視,除了對眼睛有不良影響外,事實上對一個人的語言表達能力,也有很大的影響。如果讀者在Google打上 "電視 影響 大腦"等關鍵字,就會出現很多研究結果。

我之前看到台灣的公共電視「觀點360」有播出一些紀錄片,其中兩集跟現代人看電視而受影響的例子,我就很喜歡。 "二十個沒有電視的日子(20 Days without TV)"與"兒童行銷時代(How the Kids Took Over)" 這兩集我都有錄下來與保存起來,但目前在Youtube上沒有看到有人分享出來。如果讀者有看過,就會深深体會到電視對你我個人或小孩的教養,無形中已經產生很大的負面影響了。


如果以演化觀點看現代人受電視影響的教養方式,我覺得,真的像是在「偃苗助長」!
有些家長看到電視廣告說什麼新方法或藥方可以讓幼兒可以增進腦力(例如嬰兒在肚子內就聽音樂來培養音感,結果造成嬰兒出生就重聽)或可以讓青少年增加身高(例如長高藥吃太多而長期造成肝與腎的損害)或增加抵抗力(例如小孩過敏,就想要用吃藥去解決,其實過敏是在幼兒時期太過保護與太愛乾淨的結果,見附註一),結果大部分在長期來說,都反而是對小孩的傷害而不自知。

附註一:
可以參考我另一篇文章: 獨立思考與轉念系列-10: 常保持清潔,就會更健康嗎 ?


很多家長想要小孩「贏在起跑點」的心態,就是被電視廣告洗腦的結果。
因為現在很多家長本身的成長過程就是在城市裡長大,而且是被動的與被安排好的成長「課程」。例如很多家長其實自己小時候也曾經被安排去學才藝或音樂或心算,完全沒有在大自然裡去探索與了解自我興趣的童年時間。

很多人的童年是在都市裡長大的,也就是說,沒有在小時候有機會觀察自然界的生物生長過程與活動,在幼年時少了這些機會與剌激,結果跟鄉村長大的小孩比起來,就像雞鴨等家禽與烏鴉的聰明的比對。烏鴉是真的懂得利用週遭的工具去喝到水瓶裡少量的水,但雞鴨就只會在現有的環境裡去找食物或爭奪食物,一但在環境中增加一些複雜度時,雞鴨就無法吃到食物。

一個在標準答案與設定好環境下成長的小孩,與一個在自然環境下且沒有標準答案下成長的小孩,那一種會在將來更有創造力? 更有競爭力?

「贏在起跑點」就會贏在終點嗎?

很高興在TED看到有人提到我類似的觀點與部分相關的實驗。
http://www.ted.com/talks/alison_gopnik_what_do_babies_think.html


很多高學歷的家長一定還是會認為,自己的小孩會比鄉村長大的小孩還要聰明(因為考試成績比較好),以後會有更好的競爭力等等。
但這種認知還是以學校那套老舊又制式的考試方法,所測試出來的結果。

你要你的小孩比較聰明(比較會回答有標準答案的問題)?
還是
你要你的小孩比較有智慧(比較會解決沒有固定解法的問題)?


我在最近就聽到朋友實際發生的案例。

一個女生在發生一件臨時又緊急的事件,有超過150件餐盒要用車子載走。這位女生打電話請她的主管開車來載,而主管想要知道所有餐盒的總体積是多少,才能決定要開多大的車或要開幾台車來載。這個女生在當場沒有任何尺或工具可以去量測,電話中主管就說只要告訴她大約有多大就好了,但這個女生還是回答主管她沒有東西可以量,所以也不知道大約是多大。結果是要主管實際開車來載後,才發覺要兩台車或開兩趟才能載完。

我聽到後感覺非常驚訝 ! 這種要量出物件大約長度或体積的事,在以前就經常發生,但為何這個女生與她的主管都沒有想出如何解決? 況且兩位都是高學歷且職場工作經驗都超過十年了 !

如果沒有尺可以量測,但你又需要立刻給電話的對方某個物件的大約長、寬、高時,你會如何做?

我發覺,只會背標準答案而長大的人,就算是有大學以上的學歷,卻不像一般國中或甚至國小學歷卻經常幫忙做家事的人,會懂得利用一些身邊可用的工具去替代,懂得彈性的活用知識與生活技巧。
常做事的人就知道,沒有尺或其他東西可以量測東西時,就可以用自己雙手完全伸張(長度約與一個人的身高相同)與手掌張開(拇指到小指張開的距離,一般人有用過就會記得有多長),然後就可以量測出東西的大約長度。常用這種方式量測的人,量出來的誤差都很小。

這個例子如果有些高學歷家長還是不認同(認為學校教的很多理論,只要會用,用處會更大與更科學化),沒關係,我會在以後用更多文章與例子來舉例。


另外,很多看電視長大的年輕人,越來越會用小聰明去爭取一些眼前的小利益,卻完全忽略了自己整個人生前途的大事情。


再舉個最近經常聽到的例子:

最近在台灣,有越來越多年輕人利用勞保規定的細部與不明確地帶,在明明是自己向公司主動辭職後,卻要求僱主給付資遣費,有些還會回公司去要求開立「非自願離職證明」,想要去勞保局辦理失業給付。在大部分的案例中,勞保局都會比較偏向勞方(相對弱勢的一方),所以年輕人很多都是自己主動離職,卻又可以拿到資遣費,而且年輕人之間也互相通報,自以為爭取到自己的權利或以為能抓到制度上的漏洞而沾沾自喜。

但這些年輕人都沒有深思,勞保局都會有記錄的。
只要越多年輕人都在利用這個方式,就會有越多公司的人資經理或老闆會知道,慢慢就會開始做「反應」。不久的將來,當年輕人去找新工作時,新公司的老闆或人資經理就會去查勞保局,看看這個新人是否前幾個工作有領資遣費。如果有,就會去問前一公司的老闆對這個新人的印象與評語。這對年輕人是個很嚴重的問題,因為人的信用記錄是會跟隨一個人一輩子的 ! 在勞保局的登記內容是不容易被改變的,而且很多其他公司都依法可以去查得到。

年輕人自認為的小聰明,可能是會害自己一輩子。聰明反被聰明誤。這種年輕人都因為看電視長大或玩facebook等社群網站,只重視所謂的外表與人脈就以為可以有好的開始與發展機會,但卻不重視一個人的信用與正直(integrity)。而這兩個特質才是公司與老板最重視的。

想想看,其實整個社會就像是個有機体,是有生命的。當生命碰到外來的病毒,生命本身是會反抗的,生命內部的免疫系統是會產生抗体或進一步演化。

再想想看,如果是你自己創業當老闆,你會願意去用一些不負責任的年輕人,明明是自己覺得不喜歡這份工作而自動請辭(有些人還只是用手機簡訊臨時通知公司的),卻又事後要求你去多付一筆資遣費成本 !? 你除了增加你再找人的人事成本外,又會被勞保局警告 ! 因為太多次開立「非自願離職證明」給員工,而讓勞保局多付失業給付金。
這時,你對年輕人再來找工作的反應會是什麼 ?




追求夢幻人生的現象與可能結果


明明現代人的生活都過得比以前的皇帝或皇后舒適了,但因為看太多被包裝好的連續劇,所有主角們都有著光鮮亮麗的外表,男女主角一定有個夢幻式的邂逅與不期而遇,當然更要有驚喜與美麗的求婚方式。
即使觀眾收入不高,但每個人都要在一週或一個月內,去「實際体驗」一下像電視男女主角那種王子與公主般的生活方式。

當然,有這種需求,就會有商人想辦法提供給越來越貪婪的人們。當一般大眾貪婪於夢幻生活、貪婪於美食與自己可以感覺高人一點的生活体驗時,商人們也貪婪於賺取無知消費者口袋裡的錢。

例如,如果韓國的金秀賢沒有演「來自星星的你」,而你也不認識他。但是同樣這一個人,同樣的打扮在路上被你看到時,你會對他特別有感覺嗎? 會特別認為他很帥嗎?
很多人其實理智上都知道,他並沒有特別帥,只是他在劇中剛好符合你幻想中完美人物的一個投射而已。在人性或心理學上,這跟很多心理學家曾經對狗做的實驗一樣。當實驗是讓亮燈與食物一齊出現很多次時,狗的大腦就會把燈亮與食物做連結。到後來變成只有燈亮,即使沒有食物,狗也會流口水(大腦聯想到食物)。劇中安排的情境就符合很多女生的夢幻情境(可能已經看過很多愛情小說了),而這受歡迎的男主角就只是剛好被投射的對象而已。如果不找這個人來當男主角,很多其他男生也可以達到這種被投射的情境,只要去找一個被包裝得很好的男生來演同一個戲劇時,一樣會被追棒得像下凡的男神 !


然後一個龐大的商機就出現了。
從影視業到美容醫療與化粧品,再到服裝與珠寶飾品,再到美食與渡假Villa等等。
現代人會認為,這樣才叫生活,這樣才叫享受。觀念上已經認為所有這些生活享受,都是已經非常理所當然了。
所以,有些女生在還沒交男友前就已經幻想好如何被求婚的情節,到時候沒有一點「夠水準」與「夠夢幻」的求婚方式,自己是一定不願意嫁的。

所以,約會地點或選擇吃飯時,也是一定到五星級飯店去吃。平常一起去吃的食物一定要滑順爽口,綿密或香脆,而且要Q彈又有嚼勁才可以。


但頂級又快速又相對廉價的產品並不多(或不可能發生),結果就是食品加了很多化學添加劑,才能到達消費者越來越挑惕的味蕾,當然最後就有越來越多人需要洗腎。當然,這又會有另一種商機出現。有需求,就有商機,洗腎將來也會是一種很賺錢的商機(因為太多人需要洗腎,而將來健保無法給付後,就要改成自費項目)。


時候,換個角度看事情時,其實電視廣告不是在賣產品,而是在賣給觀眾一些幻想。
例如有些美容產品是不是真的長期有效(短期皮膚感覺比較光滑,但長期卻造成其他問題)? 或賣給子女用的補習班或才藝班,其實是在賣一個有競爭力未來的幻想 ?


連教育類的補習班名師都變成藝人化了(在香港最明顯)。老師要長得帥、長得美、或一副功成名就的樣子,這樣就完全符合偶像劇的幻想內容與洗腦模式 ?



我指的「觀眾席人生」也是在指一種人生態度,有被動的受媒体影響而做決定,也有被網路社群網站的情境而形成小圈圈的視野,有些人甚至每天只注意跟自己有關的小事情而已。


牛頓如果是出生在現代,即使牛頓常坐在蘋果樹下而被掉下來的蘋果打中幾十次了,但因為牛頓的注意力都一直花在手機APP遊戲或是在社群網站上分享自己的生活細節,牛頓很可能只會把今天又被蘋果砸到頭的訊息或照片分享給其他朋友,然後看看其他朋友有幾個按讚之後,大家笑一笑就結束了。牛頓就不會讓大腦有「空閒時間」去聯想到蘋果與地心引力的關係了。


又例如,很多人到了國家公園內的大自然環境中,卻還在問有沒有Wi-Fi可以讓手機連上網 ! 到了國外環境時,卻一直在找台式飲食的餐廳 !

想想看,到大自然環境去旅遊時,晚上你是否還會想要看電視(很多當地的飯店是沒有電視的)? 或會想要上網?  不然你就會很無聊,為什麼?

有空時,想想你長期失去與大自然相處的生命中,你的觀察力與價值觀發生了什麼變化?




為什麼華人社會都一直比較沒有科學化的思考?

這個主題很廣,我會再用其他文章來進一步討論這個主題。但在這裡,我先用一個例子來說明華人沒有科學化思考與被電視廣告的影響。

就像很多科學家指出,人的身高是在基因就決定了。但很多台灣的家長被電視廣告的影響,就相信一些「長高」或「轉骨」配方,說是可以在青少年正要長高的年紀時可以剌激生長板,就可以讓小孩長得更高。

但我的疑問是,小孩真的可以比先天基因的限制長得更高嗎?

如果要做一個讓人信服的實驗,就要找很多國家的雙胞胎小孩,雙胞胎的其中一個有吃所謂的轉骨配方,另一個沒有,然後要長期追蹤超過五到十年,才能進一步証明。但台灣人因為不夠科學化思考,所以不會有人去做這種實驗。而外國人根本沒有人會去想到或不相信這種說法,所以也找不到這種實驗的數據。所以,台灣人(或大陸、香港)都一直會被這種過去長期不科學的說法或民間偏方所洗腦。
台灣、大陸、香港等華人會一直沒有科學化的思考方式與人生態度,除了是受儒家思想的影響外,也會跟對「知難行易」的沒有正確的了解有關,另外再加上文憑主義的觀念影響。
我以後對此再做進一步的討論。





最後,輕鬆一下! 
讓讀者的左腦休息一下,也讓感性的右腦活動一下。

我想給常當電視觀眾的讀者測驗一下自己的「感受力」如何。
大家一定看過很多電視廣告,但很多廣告的創意未必會讓觀眾看得懂。看看下面這個最近的廣告,讀者可以想想這個廣告是要表達什麼?

http://www.youtube.com/watch?v=jMZSbX09d2I


廣告的看法就像對電影的看法,沒有一個標準答案。但我用這個廣告去測試過很多人,他們原來的答案都不算好,直到我把我的看法解釋給他們聽後,他們都比較認同我的看法。

我的看法(解答)就藏在我部落格的其中一篇文章(到目前為止最少人看的一篇)的最下方。

但讀者最好先寫下自己認為的想法後,再去比較我的看法。

2 則留言:

  1. 你好,請問可以讓我轉貼到 博雅青年講堂 分享給更多人嗎?

    博雅青年講堂 粉絲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tw.latea

    回覆刪除
    回覆
    1. ok,沒問題,任何人都可以分享出我的文章,但只要註明原始出處就可以了。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