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網誌清單

2012年12月24日 星期一

獨立思考與轉念系列-8: 跳出思考框框的練習


這個獨立思考與轉念系列中的「轉念」就是要「轉變觀念」。我是用一篇篇文章讓讀者可以慢慢轉變原來的觀念,讓讀者可以有更寬廣與多元角度的視野去看世界,而且是有合邏輯的推論或科學根據的基礎,不是憑空幻想或人云亦云的盲目跟隨。


或許有人會問,對自己的人生或命運來說,擁有獨立思考有什麼好處?
我除了在之前其他文章中已提過很多例子外,我會在這篇的最後,簡短的用我自己的例子來做說明。

但我也會想請讀者先有更開放的心,才能比較容易接受新的觀念。
如果有實驗精神就會更好,因為我接下來要講的事,可能會超出一般人的認知,所以一定有相當比例的讀者不相信。但如果你有嚐試新東西的好奇心與實驗精神,你就可以用自己的實驗結果去看看我下面要講的是不是真的。

 

如果讀者之前有先看過這個部落格的其他大部分文章,就可以知道我從小就常愛胡思亂想,愛問為什麼,而且沒有答案的問題還可以放在心中非常多年。我除了有這幾項特質外,有時還常因為無聊之下,去做一些平常人認為無聊或有趣或不大可能做到的事。而且有些練習確實有幫助我達成其中一些夢想與改變自己命運的軌跡。

 

先從我小時候看到的一些宗教儀式開始談起。小時候常看到一些廟會祭典時,會有很多人抬著神轎過火,我當時問我媽媽這些抬神轎的人為什麼腳不會燙偒,而我媽媽回答是因為抬神轎的人有神明的保護,所以不會受傷,但我們一般人如果照著做就會燙傷。我當時信以為真,但後來到讀高中時,就慢慢開始懷疑很多宗教儀式的真實性。很多的宗教儀式都很容易去推論與証明其實是假的,但過火而腳不受傷這件事還是讓我一直無法理解。

後來有讀到美國潛能激勵大師安東尼羅賓(Anthony Robin),在他的書中有提到他有用過火儀式去訓練他的學員改變認知與提昇自己的自信心。接下來,我也陸陸續續去找到其他科學雜誌或影片,也有提到人們過火而不受傷的科學解釋。


當一個長年存在心中的問題被解開後不久,一些其他類似或有關連的小事件與觀念也會受到影響與改變。雖然我沒有實際去測試過火儀式,但我有做過其他一些生命值得提起的事。


例如,以前小學的教科書中有提到人有分顯性與隱性兩種。會捲舌的人是顯性,不會的人是隱性。我本來就會捲舌,所以我被判定是顯性。但我那時就想,捲舌這麼簡單的事怎麼可能有人學不會! 於是我當時就開始做一連串的測試。我有去問一些不會捲舌的人,我要他們照我教的方式去捲舌,結果也有一部分的人在練習過後變成可以捲舌了。那教科書上寫的顯性與隱性有何意義?

這個問題當時我沒有答案,但我除了會捲舌外,我還會其他臉部的小動作。我本來就會把眉毛左上右下或右上左下的隨意跳動,或把鼻孔放大與縮回的動作。我有去問其他同學,結果是有一部分人會,有一部分人不會。我也發現有些同學還會一些我當時不會的動作,例如讓耳朵左動右不動,或右動左不動。我當時覺得這個很好玩,我也常把無聊的時間用來練習做一些臉部的動作。我後來就學會了如何讓耳朵會動,上頭皮會動等臉部或頭部肌肉控制的練習。


學會這些臉部小動作看似沒什麼大不了,卻是我在很小年紀時就有打破教科書「標準答案」框框的一種啟發,同時也種下我會開始有各種跳出思考框框的意念或習慣。

 

舉個例子,我們都知道心跳是不隨意肌,是人体的自主神經在控制,一般人在正常狀況下是無法用意志力去控制心跳的加速或減速。

 
但我二十幾年前就可以做到了 !


我曾在安靜狀態下且心跳速度正常下做實驗(通常是躺在床上比較容易感受到心跳速度),利用想像某些情境可以使心跳加快(例如回想看過的恐怖電影或曾經發生過的危險事件),或想像某些情境可以使心跳變慢(例如想像自己是存活在有限的空間中,呼吸越慢可以活越久)

我後來練習到只要不到五分鐘就可以把心跳加快(加快比較容易),而讓心跳減慢也可以在十分鐘內做到,但後來在心跳變慢後,好幾次造成心跳突然不規律,有時還會變成有咳嗽現象出現(有一種心跳快要停止的感覺與驚恐),然後心跳突然變得很快。 我後來雖然不再做這種控制心跳練習,但在某些時候還是會出現輕微心律不整的現象。


我不確定是不是因為我曾經好幾次練習心跳減速的結果,才會讓心律不整產生,但我建議讀者不需要做這種嚐試。

 

我提心跳控制這件事是要強調意志力的練習可以做到一般人認為做不到的事。我雖然不建議讀者去練習控制心跳,但我很建議讀者去練習下面的事情。

 

如果讀者經常看Discovery節目很多年了,很多人應該會看過一集在講西藏喇嘛身体發熱的現象(可以讓溼布變乾)。其中我最驚訝的是有幾個僧侶在應Discovery的實驗要求下,每個僧侶只有穿一般的架就到下雪的山上室外過夜(當時至少零下五度以下),幾個僧侶緊靠在一起趴在一個挖好的凹地,而且只用一張普通的布把大家蓋住,然後Discovery的人員在凹地旁的小屋內,用攝影機對準屋外的凹地,整夜的錄影並記錄整晚山上的溫度,到了隔天清晨時,全部僧侶都竟然能安好的起身。Discovery不知道原因是什麼,我也很好奇為什麼有人可以在這種極為寒冷的狀況下,只是靠意志力讓身体發熱而存活下來。

 
如果要你做這種實驗,你應該覺得你不可能做得到吧?
這麼極端的情況我確實沒做過,但我有做過好幾次「比較輕鬆」的實驗過。

 
我曾在好幾年的冬天寒流來襲時(大約8~9),在自己的房間內做實驗過。
(我的讀者約有45%是來自台灣以外的地區,所以我需要先做一些台灣冬天的解釋。)


台灣的冬天是比較溼冷而且大部分家庭沒有像歐美國家有裝暖氣設備,所以當室外是8~9度時,而且窗戶打開的狀態下,室內溫度也常是接近11~12度,而且因空氣潮溼的關係,体感溫度會更低,人們會覺得更冷。

一般台灣人都很清楚,在寒流來襲的冬天剛躲進棉被時,棉被因為空氣潮溼所以也是很冷的。要等很久後才會慢慢靠身体加溫而讓棉被也變暖。我當初意外發現我的身体可以用意志力讓它發熱,就是從想要讓棉被內溫度快速升高的意念開始的。

 

在某一次寒流來襲的晚上我剛進入棉被,我剛開始的想法是: 我從Discovery知道身体的脂肪在某種極端狀況下(如荒野飢餓數日後的求生)可以轉變成熱量,但為什麼一定要在極端的狀況下才可以轉變呢? 為什麼我現在就不能取用我肚皮下堆積的脂肪去轉變成熱量? 讓我的棉被馬上加溫? 後來我聯想到西藏喇嘛身体發熱的故事後,我開始做實驗。我一開始直接用身体發抖的方式去試,但效果很差,結果棉被沒有很快變熱,而且身体還是一直感覺很冷。後來我改用意念想像力的方式。一開始我是專心的去感覺身体皮膚會覺得最冷的那一部分,先慢慢的讓皮膚與自己的心態去接受這個冷的感覺,到後來練習到身体各個部分的皮膚去感受毛細孔的收縮與應對冷的事實,再加上呼吸調整與意志力的專注,慢慢的我就比較習慣這種冷的感覺,不會想要用身体發抖的方式去讓身体變熱。

有一次,我因為意志力專注於皮膚對冷棉被的應對太久了,後來不僅讓棉被變暖了,我竟然在棉被內流汗了! 這實在太難以理解了,因為當時還是寒流來襲,而且我的窗戶只關一半! 也就是說,我在棉被內沒有覺得冷就已經是很不容易了,怎麼會熱到流汗呢?  

當時這件事對我影響很大,所以我就常在氣溫低於15度時做試驗。

後來發覺:人的意志是可以讓身体發熱而不怕冷的。不需要是西藏活佛或得道的高僧,而是每個人都可以用意志力去練習,就可產生身体發熱的現象。

 
我發覺,在冬天比較冷的夜晚(在台灣的例子是12度以下),如果我願意做實驗,每次都可以做到一種境界: 一種身体會自動發熱的現象,不但身体在沒有蓋棉被下不會覺得冷,而且還可以持續很久。但只要專注力不夠或睡著了,就會失效(身体會覺得很冷)

我反覆做很多次實驗後才敢証實,這應該是每個人都可以做到的事。我做到的方式是持續的專注於皮膚對冷的反應程度,先用意志力去接受這個冷的事實,然後再用想像力讓身体去對應皮膚最外層的一種相反的應對方式,那是一種對熱的反應。想像你是處在一個炎熱的夏天之中而且剛做完運動,此時,你的皮膚最需要靠汗水把熱排出体外(但真實狀況是身体是在寒流的夜晚且沒有蓋棉被的實驗中),當你意志力與想像力都進入到那種炎熱夏天的情境時,你的身体真的會出現發熱且有散熱的現象,也就是毛細孔是會擴張的,是在排汗的狀態下,而不是處在寒流夜晚的真實情境中。

 
你不相信嗎? 我想請一些有實驗精神的讀者親自去做實驗。你可以先讓自己練習在寒流來的夜晚且剛進入棉被時去做實驗。等到你能夠讓自己的身体在棉被內發熱且有一點流汗現象時,你再進一步練習不用蓋棉被的情況下讓身体發熱。這個實驗沒有生命危險,而其中最大的副作用就只是失眠而已,因為我第一次發現這種事時(我也可以跟西藏喇嘛一樣可以讓身体發熱的現象),我也是興奮到失眠的。

但就算你也學會讓身体發熱,也不要期望自己從此以後都不怕冷,就可以在寒流來襲時都只穿短袖衣服。不是的,因為我發覺只要專注力不夠,或跳出那種意志力控制的身体反應後,身体還是會自動去偵測真實外界溫度而去做反應。你原來會冷就會冷,需要多穿衣服就要多穿衣服。另外,如果身体已經有稍微感冒就不要做實驗,不但不會成功,而且容易讓感冒加重。

**********
在此要請有實驗成功,也有讓自己身体能夠發熱的讀者,請你在成功後再回到這篇文章留下你的感言,我需要做統計。我也想多認識一些有實驗精神的讀者。以後我會用facebook或google+把這些讀者加入我的朋友中。但我目前還不想用facebook或google+(原因有很多,以後有機會再說明)。
**********


當我以前在學習英文碰到瓶頸時,我也是用意志力與想像力去補強,結果可以在夢中用英文思考與反應一些常用的英文句子,也就是常在夢中用英文與其他人自然對話,不需要先用中文在腦中思考一遍後,再翻成英文後再講出來。

其實Discovery對這種用心中模擬與練習的相關影片也是很多的,也就是在平常做的練習結束後,回去再用想像力在腦中繼續練習,尤其一些体操選手是最常用到這種練習方式的。

 
做這個身体控制實驗,很多人可能會認為很無聊,但其實它會有一種生命啟發,每個人的經驗可能都不一樣,但絕對會使一個人的想法與觀念更開放與多元,也就是說,將來一生的生命會更充實。
例如:如果你曾讀到賈伯斯與沃茲尼克(Steve Wozniak)曾經用「藍盒子」假裝美國國務卿季辛吉(Henry A. Kissinger),打電話到梵蒂岡給教宗這件事。同樣的一件事在當時其他人的反應,可能也只是覺得有人在惡作劇,是很無聊的事。但對賈伯斯與沃茲尼克來說,卻是對網際網路的未來可能性有相當大的啟發。

想想看: 有實際去「做」實驗的人,是不是比其他只願意用「想」的人或旁觀的人,有更多的生命啟發?
 

 

1 則留言:

  1. Nellie 2013年1月6日下午3:14
    Cash你好,

    我今天搜尋關於想像力的文章,意外的發現你的部落格,雖然我只看了幾篇,但這篇文章引起我的共鳴。你所說冬天在被子裡暖和起來的經驗我有,我是想像熱流在體內循環。可惜我不是個有實驗精神的人,因此只做到暖和就睡著的經驗,也沒有仔細分析原因。看了你的文章,心裡很震撼!

    此外,迫不及待留言給你的原因是,我對於你說用意志力和想像力去補強英文學習的方法感到有興趣。說實話,最近我遇到很大的挫折,就是英文問題,但不知道從何做起!(這也是我查想像力的主因!)不知道你願不願意分享你的之前經驗?無論你願不願意我都很感謝,我會繼續把你之前的文章好好的看過的!!謝謝!

    Nellie
    回覆刪除
    回覆
    1.
    Cash 2013年1月7日上午10:30
    Hi Nellie,

    謝謝你分享你的身体發熱經驗,但我必須說,你的結果應該不會被我歸類為成功的案例。因為我的條件是要達到在寒流來的冬天時,不蓋棉被時也可以讓身体發熱的,至於發熱到達什麼程度,就因人而異,這也是我想要統計與記錄的原因之一。

    不過,你留言的重點是在於想要讓你的英文突破現有困境。

    為了鼓勵你有這種學習精神,同時,你會去問一個專講「獨立思考」的部落格主有關英文學習的問題,這種「行動」也算得上是跟我這篇主題「跳出思考框框的練習」有相關。所以,我就用這篇留言的篇幅中回答你,希望可以幫到你。

    從你留言的時間點來判斷,你從澳洲連結到我部落格的機率最高,而你會人在澳洲卻要問英文學習的問題,我猜你是在澳洲遊學打工的機率比較高(留學或出差機率比較低)。
    因為我不知道你現在的英文程度或英文學習階段到那裡了,所以我必須要先設定你所處現況的最大發生機率,再以這個狀況下給出我的建議。

    我所接觸過的澳洲人都很開朗,也很健談,但也有一部分澳洲人是會對亞洲人有歧視的。但不管對方的個性或觀念是如何,他們也是人,也是有基本共通的人性,從基本人性切入,你會比較容易找到他們有興趣的主題,時機對的話,他們也會對你的人開始有興趣。以我的經驗,即使對方有一點點歧視亞洲人的態度,只要在對的時機切入對的主題,他們也是很好溝通的,聊天的話題也會很愉快的。

    當你想要用想像力去練習英文的對話能力時,可以從你最有興趣或你最擅長的主題切入,去主動提起這個話題。例如: 2013年的新年剛過,如果你問他們如何在雪梨港佔到好的位置,好在跨年時可以看到最美的煙火時,他們會有興趣跟你分享的機率就變高很多了。你如果第一次問一個澳洲人時,你用英文去問而發生很不流利的狀況,也就是問題問的卡卡的,讓對方有一點不懂你的英文時。沒關係,只要你發覺對方對這個主題有興趣,你就可以回去宿舍自己練習更多問題清單,把每個你想得到關於這個主題的所有問題,以及對方可能會回答的內容,你再提出相對應的問題做記錄與清單,先把這些問題的文法都先確認無誤,你只要先背起來就好了(因為是你用你的英文思考方式想出來的問題,所以很好背)。下次你再去問其他澳洲人或其他國藉但到澳洲打工的青年。你就有很多次針對同一個主題有很多次的練習機會,你就可以先在腦中做各種情境演練,情境越有趣與越活潑越好。你在一個人的時候也可以實際唸出英文問題,好像對方就坐在你前面時的狀況去練習對話。
    一個人練習對話時,發音不夠標準不是問題。一般台灣人在與外國人英語對話時都太注重發音準確這件事,我的建議是在學習階段時,不要太在意發音準確這件事。全世界沒有標準英文發音這件事的(英國人與美國人的英語發音,那一個才是標準?那澳洲人發音算不標準的嗎?),而且,對方知道你是外國人,發音有腔調是他們意料之中的,不用花時間去做讓他們太意料之外的準確澳洲式發音。
    當你有夠多的問題資料庫與練習次數時,你會自動對一個相關的問題有自然英文流利回答的機會就變高,如果你在白天練得太多與太累了,有可能在睡覺做夢時也會做到跟外國人對話的夢境,但夢境不是可控制的,在夢中發生完美英文對話的情境,我只能先祝你儘早發生。

    其他各種可能的情境與主題,你可以自己按照你的實際狀況去發揮。如果你是真的從澳洲連結過來的,我發覺你也有看過 "「想要」與「一定要」的差別"這一篇了。
    如果你有決心學好英文,你就會找到你的方法的。

    希望有幫到你。

    *************************
    附註: 這個留言是我整個部落格的第一個留言,我也用獨立思考的(機率)推理方式用心的回答她。當初先回答後,又在二週後刪除的原因是不想讓英文的問與答變成是這篇文章的留言主題(因為我的部落格是專談獨立思考的)。現在再度放上來,是我的心態改變了,我覺得我不要再太那麼龜毛與嚴肅了,輕鬆一點對待這世界吧 !
    Sorry ! Nellie !

    回覆刪除